謠言1
有人在家做測試,把功率2P的空調開了3.5小時,加上日光燈、冰箱和筆記本電腦,耗電量應該在14度左右,但他家電表顯示的電量大大增加。
解讀:
專業人士表示,一個電表的出廠要經過重重“關卡”,要想動手腳讓電表“跑快”,根本不可能!用戶如果對電表走度準確性存在疑問,正確的做法是向供電企業或者是屬地技術質量監督部門咨詢或者申請校核電表。
謠言2:
電流量一旦超出電表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時,電表讀數就是以正常值幾倍的速度飛快旋轉。
解讀:
國家級的計量機構還有供電企業的計量中心做過的多個測試,均顯示5(60)A的智能電表不論是在基準電流5A還是在最大電流60A的情況下,電能表的準確度均符合標準,“轉得更快”可能是錯覺……
謠言3:
為什么電力部門不提供正常工作電流為15、20、30、40A的大電表,而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電表呢?
解讀:
目前家用智能電表是5(60)A電能表,也就是5A~60A之間的電流都是允許通過的,能讓我們安全使用更多的電器,也不會無故導致用電量飆升。
謠言4:
智能電表也會耗電,轉嫁給了消費者,太壞了!
解讀:
智能電表的設計是將本身損耗計入了公共電網的傳輸損失中,即“線損”,意思就是智能電表也耗電,但這部分產生的電費不是由用戶來承擔,而是由供電企業承擔。
其實,2014年,央視就已經在新聞報道中揭露:“電表加速”的說話毫無根據,是徹頭徹尾的謠言。然而,“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態讓不少網友不自覺地加入到謠言的傳播中……請大家相信科學呀!
繼續給大家科普:
一個電表的構造有多復雜你造嗎?!
以廣州供電局為例,
居民家的電表可都是上了三道安全鎖
↓↓
第一道安全鎖
出廠鉛封
電表內部的電路設計是電表生產廠家的商業秘密,普通電工即使能打開電路板,也弄不明白極其復雜的電路圖和工作原理,難以判定電子元件的分工。如果隨意動手腳,電表可能就報廢了。
廠家在檢驗合格后,會給電表上設置第一道安全鎖,也就是下圖中的藍色出廠鉛封。有了這一道安全鎖,相當于廠家保證:電表一切正常!
第二道安全鎖
檢定鉛封
有了廠家的合格證還不夠,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還會從同一批生產的電表中抽取一定數量的電表進行檢測,檢測無誤后,這一批次電表才能拿到“準生證”,被送進廣州供電局測量中心進行“大考”。
廣州市質監局工作人員介紹,市質監局授權廣州市供電局計量中心進行電表檢測。市質監局會不定期對供電局的檢測行為和檢測結果進行抽查,若發現不符合國家檢定要求的行為,授權就會被暫停,甚至被取消。
廣州供電局計量中心在進行電表檢測時,不能打開“出廠鉛封”,只能接通程序檢測誤差。合格后的電表,會被掛上“檢定鉛封”,即下圖中綠色的標志。檢定鉛封鎖定了電表的通訊模板,也就是電表的讀數窗口。
因為部分電表要安裝在戶外,長期面臨高溫、暴曬、大雨等天氣,所以,每一批電表中還要抽取一定比例的“死士”,去接受水浸、摔打、撞擊、電磁干擾等考驗,甚至還要“遭雷劈”??傅米 罢勰ァ?,才能擔起準確計量的責任。
電表要經過各種殘酷的實驗才能取得上崗資格。
第三道安全鎖
安裝鉛封
經過全方位檢測合格后的電表,從計量中心送往各區的供電局,由區供電局計量班為各位居民進行安裝、維護、電表安裝工會給電表安上最后一道“安裝鉛封”
如果您懷疑自己家的電表被調過,不妨現在去檢查一下:出廠鉛封、檢定鉛封、安裝鉛封是否都安然無恙?如果電表的內置程序被人為篡改,鉛封必然會遭到破壞,一切犯罪行為都會有跡可循。
這么多道“關卡”,想在電表上動手腳,可能么?
確實存疑,找誰說事兒呢?
途徑1 向當地供電企業反映
1、撥打95598熱線或者向供電營業廳反映問題。(目前,南網部分供電局也有電能表自助對比終端,把自家的電能表和國家認證的標準電能表放在“電能表自助對比終端”上,就能直觀地對比標準表和被檢測表的計度情況,操作簡便,可以撥打熱線咨詢~)
2、向供電企業反映情況時,要報明故障現象、地點、戶名、戶號,供電企業在規定時間內會派人到現場進行處理。
3、溫馨提醒:家用電能表帶電,任何拆、裝電表都必須請當地供電部門專業人員來進行。
途徑2 向計量檢定機構申請復檢
如果對供電企業的表計檢定結果有異議時,可向供電企業上一級計量檢定機構(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申請復檢。但在申請驗表期間,其電費仍應按期交納,待表計檢定結果確認后,再行追、退電費。